第(1/3)页 两个小年轻,吵架也在所难免。 两年后,霁月的父亲过世,更是没了经济支撑,公公说是她就是女儿,所有留洋的资助都是依赖青城的父亲。 背后没有父亲这样的教诲,哪里能赢得美人归啊。 公公是大儒,他甚至帮这对新人规划了蜜月路线。 五年之后,霁月夫妻学成回国,在红华大学任教。 彼时润泽则去了伤害,他们似乎离的更远了。 在上海,润泽矛盾,但无奈地他得接受这个事实。 这是霁月的选择。 甚至可以说霁月是自由的,这是她的选择, 直到后来润泽才知道,霁月所嫁的人的父亲正是自己在红华大学读书时期的老师。 这或许就是命! 求而不得,但又不甘心。 这一世的纠缠,会结出善果吗? 那次有个英国的文学家来到中国访问,润泽负责接待陪同工作。 而他们要去的下一站是红华大学。 听说霁月已经在学校当了教授。 他们分别这么多年终于可以见面了。 他甚至在这位文学家的剧本里演出了男主角。 那位文学家邀请了霁月出演女主角。 这部戏在红华大学引起轰动,当时他甚至分不清这是“戏如人生,还是人生如戏……” 连续五场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。 文学家也要启程回国了。 他需要送他到上海坐船…… 就在火车站前,他抑制不住的思念如潮水般迸发。 他舍不得离开…… 她并没有回心转意…… 他们两个如同平行的铁轨,最终还是没有相交。 或许是悲情,或许是才华,润泽在国内的诗界、文学界,声名鹊起。 他终于放下了霁月。 在上海,他遇到了自己的学生胡曼琳,那个学生如同当年的霁月一般,也是16岁。 她崇拜他,她爱他,她大胆。 她闯入了润泽的生活,他似乎看到那个在牛津的霁月…… 他单身了已经很久很久了。 这个时期,润泽已经被聘任为三所华东大学的教授。 还创办了杂志和诗刊。 他自己已然是了社会名流。 帝都大学,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,请他北上任教。 这个曼琳成了他所有爱情的港湾。 他的新婚,并没有得到润泽家人的祝福与认可。 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各种兼职得到收入支撑。 那曼琳,开销很大。 或者是那份浪漫,润泽似乎又看到了当日的霁月。 关于那份奢靡,润泽从未责怪。 他开始了更多兼职,只为曼琳能生活的更好些。 曼琳是才华的,她画的一幅好画, 她是社交圈的宠儿,她精通法文、德文、英文。 是上海滩的有名名媛。 为她趋之若鹜的男子很多。 但她却钟情于润泽。 她喜欢他迷离而伤感的眼神。 他喜欢她姣好的容貌还有才华。 这样的搭配似乎很好很好。 可谓才子佳人…… 最后的关头,他终于说服了家人。 但家庭的财产他必须放弃,筱仪与润泽的父母就是女儿,她有单独的一份。 在帝都润泽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婚礼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