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 建立新场 一穷二白-《春华秋实岁月长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想了很多办法,克服资金困难。

    他唯一想给县里提的条件就是他要有人事权。他能够选择用谁?

    志胜的第一桶金是挖出来的。

    是带着农民工去树坑挣来的。

    刚组建新场,区里对今年的造林任务没有硬性的指标。

    但是志胜却一点都不想耽搁,只争朝夕是他期待做好的每一天。

    他给自己的场区定的造林任务是5000亩。

    比以往少了一半,但志胜是冲着1万亩的努力去做。

    志胜找来了跟她之前就在林场合作的农民工头子,名字叫兰娃。

    他是一个孤儿,在村子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。

    没怎么读过书,但认识的一些字,算账清楚,做事踏实,他带了一帮子人,78年改革开放后就四处找活干,他是最早一批靠自己的双手想要换取美好生活,换取勤劳致富的人。

    那时候在华楠林场的时候,志胜就跟他有了初次的合作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场里的职工调走流失的很多。没有人是最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他找到了兰娃,说是试试看,这是兰娃给志胜第一次挖树坑。

    初次合作下来,兰娃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能吃苦。

    别人挖不了两米见方的树坑。

    经常有人说,栽下去这么小的树苗,为何要挖这么大的树坑。

    兰娃却是没有二话,坚决贯彻执行,勤劲的很。

    不光是他一个人,还有他带的队伍,附近的十来个县都选不出第二只能吃苦的队伍。

    平常一个壮劳力,一天最多能挖60个树坑,但兰娃的队伍平均能挖100个树坑, 优秀的可以挖150个树坑。

    这是一只生产建设的突击队。

    西北干旱,每一滴水对于生命的意义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只要老天肯在春天下一次雨,那么这个坑中蕴藏储存的水,足够它长大。

    如果碰上天旱,正用人挑驴驮将一桶桶的水运到山上去。

    西北缺水,而这灌溉的水更是南浔,常常要在山下打下几百米的深井才能打到水。

    河流经常断流,这是常有的事。

    植树造林是一个构筑生态的事,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,才能改变这个生态结构。

    对于新场的春季造林,最缺的就是人,眼看着没有人,找兰娃这样的临时工就是唯一的渠道了。

    他是最早一批带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的,他跟志胜之前也合作过多次,所以也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。

    志胜找到兰娃,但这一次并不是简单的挖树坑,志胜的情况更加艰难。

    没有资金,只能赊账。

    新场刚刚成立,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,甚至志胜都在为利息而担心支付。

    而且人员不到位,手下没有一个兵。

    “兰娃啊,咱们虽然一起干了这么多年的活,但是我得现在告诉你,今年的生产情况,我也没有钱。但生产得继续,这个钱得赊着,或者我们一起想办法找钱……”

    “老场长啊,您说什么话呢?我们合作了快十年了。您现在办新场,我知道经费非常困难,暂时没有钱,等后面您有了钱,您也不会赖账的,这个你放心,这个我相信!”

    入殓师灵异录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