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来,过来,你跟三爷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……” 志胜交代了说自己喜欢算数,喜欢数学。 三爷当即出了一道代数几何题。 志胜琢磨了约莫是十分钟,竟然算出来了。 三爷惊讶,这题目本是很难得,一个初中生怕是也不一定算的出来。 三爷直夸着志胜,一点也不吝啬的夸耀,志胜都不好意思了。 直说志胜是个读书的料。 说是能读书就好了。 还说这一趟来的匆忙没有带书,却带了一只笔,这个笔这么多年陪着自己出国留样回国,说是这笔是吉祥的,送给了志胜,说是自己一定要读书。 或许这支笔就是支持志胜读书的精神支柱。 哪怕再简单,志胜都想着能学点什么。 直到工作了,他都从未中断过每日的学习。 冥冥中似乎蕴含着让他认真读书。 用书来帮自己构造出一个美好的前程。 等到小六读书的时候,志胜想把这支笔交给小六。 然而小六却不要。 那个时候还小,但神情跟如今上了大学的他一般的:“哥哥,这是三爷给你的,听说是从光绪年间传下来的。这笔金贵,你是指哥哥,你收着,我会好好读书的。” 那时候读书特别艰难。 人有书读,不只是花了多大的勇气。 这该是怎么样的缘分。 志胜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农活。 弟弟可以读书了。 弟弟比他福气好,从一年级开始读到了高三。 那时候每次发了工资,首先保证弟弟有生活费。还好弟弟很节省,每次要的很少,也从不乱花钱。 一分钱真是想发设发掰成两半用。 那年高三,终于等到高考了。 小六说,从未想过考哪个大学。 那年高考下来,小六填志愿的时候蒙了,他不知道该填哪里。 但听说红华大学在帝都,要去帝都都要坐火车的。 小六从来没有坐过火车,他想去感受一下坐火车的。 他就想着填写个远的学校,能坐着火车去读书,该是多么酷的一件事。 他填了红华大学,这个离江南很远的地方。 青春的心都是这样。 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 那一年跟他一起考的,还有另外一个人是全省的状元。 但听说这个状元家庭成分不好,是个地主家的孩子。 小六他是江南省第二名。 那一年,红华大学跟如今的红花大学一样,非常难考。 每个省只招最尖端的人。 甚至是那个时候更难一些,小六他们专业每个省只招一名学生。 全国招了33个学生,小六他是江南省第二名。 第一名,由于成份不好最终被取消了录取资格。 他有幸进入了红华大学学习。 他的专业是物理。 大学毕业的时候,知识青年下基层,小六曾去海南农场劳动过一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