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直与“晨星”相伴的“银月”,它也用自己温柔而坚定的选择,填补了晨星答案中那片名为“牺牲自我”的空白。 这,便是卡默斯兰那的最后一课。 他并非简单地抛弃了自己的答案,而是接纳并融合了众生关于生命第一因的、更为丰沛的解答。 他明白了,生命的基石是存续,但让这存续拥有方向、色彩与重量的,是爱,是恨,是自由意志,是每一个“我”与“我们”之间不可割舍的羁绊。 他在这份由众人共同写就的答案之上,做出了自己最终的、也是最充满希望的诠释。 至此,卡默斯兰那那横跨三千多万次轮回的九门九门「救世」之课,终于彻底落下帷幕 「第一课,他学会了承担责任。」 从懵懂少年到背负世界,他懂得了何为使命。 「第二课,他学会了管理压力。」在绝望的重压下,他学会了如何不让自己的脊梁被轻易折断。 「第三课,他学会了接受失去。」面对无可挽回的逝去,他明白了守护并非意味着能拥有一切。 「第四课,他学会了在怀疑中前行。」当信念动摇,当道路晦暗,他依然会摸索着踏出下一步。 「第五课,他学会了摒弃完美。」他认清现实并非童话,救世之路注定充满瑕疵与遗憾。 「第六课,他学会了反思力量与代价。」他洞悉了力量背后的深渊,并敢于向命运索要价码。 「第七课,他学会了爱自己。」尽管初衷模糊难辨,但他开始尝试拥抱那个伤痕累累的自我。 「第八课,他学会了定义自己的“救世”。」他拒绝冰冷的符号式拯救,坚持守护每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命。 「至于,最后一课,他学会倾听生命本身的诉求,尊重生命原本的答案。」他彻底从孤高的引路者,回归为众生共鸣的弦音。 最后,后来的阅读者啊,无论你看到这段尘封文字时是感慨、是唏嘘、是共鸣还是不解,都还需要记住一件事: 写下这一切的,是《哀丽秘榭的白默》。 是的,就是你所猜想的那样。 我并非执笔之人,我即是书籍本身。一本以记忆为纸,以情感为墨,铭刻了卡默斯兰那最初那段「救世」道路的成长史诗。 第(2/3)页